最近几年,《盗墓笔记》、《鬼吹灯》、《寻龙诀》等书看得多了,再加上近期《老九门》的热播,搞得好像每个人都会找龙脉、看风水,会分金定穴、金盘观山似得。这聊天要是不会几句盗墓口诀,觉得都不好意思出来混。
说到看风水寻龙脉,这昆仑山可了不得,驰骋在中华大地上的三条著名的龙脉,龙头都在昆仑。而柴达木盆地正是背靠着龙脉的风水宝地。话说我们这一趟海西州之行有一座热水大墓可以探寻,大伙都有些按捺不住兴奋,仿佛个个都是考古专家,仿佛各自手里拿的不是相机而是一把洛阳铲。
摄影/王不留
摄影/王不留
吐谷浑墓葬群距今至少已经有一千五六百年的历史了。吐谷浑人原是辽东鲜卑族的一支,公元329年,吐谷浑人因战乱迁徙到青海并在这里创建了自己的王国,将都兰作为都城。目前,在这片方圆两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陆续发现了上千座古墓,而我们今天要去的热水一号大墓则是最具代表性的古墓葬群。
我们的车队在苍茫的戈壁与砂石混杂的路面上行驶着,这里曾是电影《九层妖塔》的外景地,看着车窗外的景象,我脑子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九层妖塔》电影开头胡八一和杨萍在山洞口大干快上的场景。。。
摄影/王不留
热水一号大墓坐北朝南,高33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底大顶小,近似梯形,正面看像一个“金”字,因此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大墓背后的两条山脉分别从东、西绵延过来,如同两条巨龙,大墓则像两条山脉之间的一颗宝珠,构成“二龙戏珠”之势,前面是一大片的开阔地,风水绝佳。
摄影/王不留
到近前观之,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这不是盗墓口诀说的“咸地不长篙,日上九八桥,秃山不冒林,必有沙泥淘”么?此处必有大墓啊!
摄影/王不留
沿着台阶爬到墓顶,杂草中一个个墓葬就展现在我们面前。
青海省从1982年开始对都兰吐谷浑古墓群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性考古发掘。热水一号大墓被考古学界认为是最惊人的发现,它也是所有古墓中最为壮观的一座墓葬。考古人员仅发掘了墓葬一、二层,就发掘出了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和350多件珍贵的丝绸织物等大量陪葬物品和马、牛、羊等动物遗骸700余具。
摄影/王不留
摄影/王不留
这座大墓的墓制极为特殊,墓堆下是用泥石混合夯成的围墙,是用一层柏木夹一层四五十厘米高的石头,层层叠起,如同盖楼一般。整座墓葬共有9层,当地农牧民群众也因此称它为“九层妖楼”。我想,陆川电影《九层妖塔》的名字,想必也是由此而来吧。
摄影/王不留
走近细细观之,可以看到这由大青石加上四五石公分粗的柏木层层叠加夯打而成的大墓极为科学。石头防盗,而条状的柏木则起到了牵引和加固的作用,使之历经千年而不坍塌。这种形制的古墓葬被认为是绝无仅有,国内系首次发现。
而我在想,盗墓贼面对这样的古墓也是傻眼了,就是有盗洞,也是打不深。洛阳铲根本就打不下去,干着急!
摄影/王不留
摄影/王不留
这座大墓当年一经发现便引起轰动,被评为“1996年度国内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在出土的文物中,以丝织品最重要。出土的丝绸品种之全、图案之精美、时间跨度之长在国内考古发现中均居榜首。是唐代丝织品一次难得的集中发现,极具考古和史料价值。
在出土的丝绸残片中,不仅有中原汉地制造,也发现了18种为中亚、西亚所制造的丝绸制品。其中一块波斯人使用的钵罗婆文字锦是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块确认的8世纪波斯文字锦。
摄影/王不留
摄影/王不留
在大墓的顶部,有一座泥土夯筑而成的塔。下山的时候,我回头一看,塔的侧面像极了一个带着高帽子的波斯人。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守陵人?想到这里我不由得头皮发麻,倒吸了一口冷气。。。
摄影/王不留


- 创建新灵感墙
该灵感墙已存在
0/10仅自己可见
更多柴达木盆地的灵感
- 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都兰县 热水古墓 九层妖塔 吐蕃9.4万
- 青海 柴达木 海西州12万